加密江湖亂鬥:法律戰火紛飛究竟是保護還是找碴?

加密貨幣世界的法律爭端:Scaramucci稱NAYG對Galaxy的訴訟是「純粹的法律戰」

在加密貨幣的江湖中,法律糾紛總是少不了。最近一齣戲碼,就是紐約州檢察總長(NAYG)對Galaxy Digital提起的訴訟,讓加密圈又掀起一陣波瀾。SkyBridge Capital創辦人Anthony Scaramucci直接開炮,稱這場訴訟是「純粹的法律戰」,說白了就是利用法律工具來達成政治或商業目的。這種說法讓人不禁想問:這是在保護投資者,還是純粹在找碴?

Martin Act:紐約州的「秘密武器」

這場風波的核心是紐約州的「Martin Act」法案。這是什麼神奇法寶?簡單說,這是美國最嚴格的反欺詐和證券法之一。最可怕的是,它讓檢察官可以追究金融欺詐案件,而不需要證明意圖

Scaramucci在Twitter上直言不諱:「這法律不需要證明意圖,創造了一個低標準的舉證門檻,這可能為像這樣的濫用開了大門。它不應該存在。」

我個人覺得,這就像是給執法者一把沒有保險的槍,想射誰就射誰,而被射中的人還得證明自己沒有做錯事。在商業世界中,這種法律就像是隨時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誰知道什麼時候會落下來?

Galaxy Digital的Luna風波

事情的來龍去脈

根據NAYG在3月24日提交的文件,Galaxy Digital於2020年10月以30%的折扣購買了1850萬個LUNA代幣,隨後推廣它們,然後在不遵守披露規則的情況下出售。NAYG指控Galaxy Digital違反了Martin Act,最終Galaxy Digital同意支付2億美元的和解金。

從0.31美元到119.18美元的暴漲之旅

提交的文件聲稱,Galaxy幫助這個「鮮為人知」的代幣LUNA,從2020年10月的0.31美元增長到2022年4月的119.18美元,同時「獲利數億美元」。

說真的,如果你在那個時候買了LUNA,從0.31美元一路看它漲到119美元,現在回頭看就像是在看科幻片。但問題是,Galaxy是否做了不當推廣?還是只是正常的投資行為被放大檢視?

業界領袖的反應與支持

Scaramucci為Novogratz辯護

Scaramucci堅持認為,Galaxy首席執行官Michael Novogratz當時相信自己關於Luna的言論是真實的,因為他被Terraform Labs及其前首席執行官Do Kwon欺騙了。

「老兄,這就像是你被人賣了豬肉,結果被罰款因為你沒說清楚這豬肉是別人給你的」,我的評價是這樣。投資本來就有風險,每個人都應該自己做功課,但現在看起來好像責任都落到了推廣者身上。

加密業界的集體反應

MoonPay企業總裁Keith Grossman表示,他以前從未聽說過Martin Act,不得不使用AI聊天機器人ChatGPT查詢。「它太廣泛了,本質上就是法律戰的精髓,」Grossman說,「Mike,很遺憾你被捲入其中。」

資產管理者和投資者Anthony Pompliano雖然不熟悉訴訟的細節,但為Novogratz辯護,稱他是「好人」,花了很多時間和金錢幫助他人。

Terra Luna崩潰的餘波

Terra崩潰是加密行業最臭名昭著的失敗之一。這就像是加密世界的「鐵達尼號」,當初號稱是「不沉的船」,結果撞上冰山後,沒多久就沉到海底了。

2024年3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律師Devon Staren在紐約南區美國地方法院表示,Terra是一個「紙牌屋」,在2022年為投資者崩塌。

說實話,我當初看Terra崩潰時,就像看一場慢動作車禍,明明知道會撞,卻無法移開視線。不少小夥伴「梭哈」Terra結果「梭破產」,這種傷痛至今仍在加密圈蔓延。

Martin Act的爭議與影響

無需證明意圖的低標準

Martin Act的爭議核心在於它不需要證明意圖。在大多數法律系統中,要證明某人犯罪,檢察官需要證明「犯罪意圖」(mens rea)。但Martin Act卻跳過了這一步。

想想看,如果你只是看好一個項目並推薦給朋友,結果項目崩盤了,你可能會被控告欺詐。即使你當時也是真心相信這個項目會成功,也不一定能保護你免於訴訟。這對於加密貨幣行業的從業者和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隱憂。

對加密行業的寒蟬效應

這種法律環境可能會對整個加密貨幣行業產生寒蟬效應。企業和個人可能會變得更加謹慎,甚至避免在紐約州進行業務,以避免潛在的法律風險。

老實說,我個人在分享加密項目時都變得更加小心了。每次想要推薦一個我覺得不錯的項目時,都要加上「這不是投資建議」的免責聲明,就怕哪天被告上法庭。這樣的環境,對創新和開放討論真的不利。

法律與創新的平衡

保護投資者還是扼殺創新?

Martin Act的初衷是保護投資者免受欺詐,這無可厚非。加密貨幣市場確實存在大量詐騙和高風險項目,監管是必要的。

但問題在於,過度嚴苛的法律可能會扼殺創新。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仍處於早期階段,需要足夠的空間來試錯和發展。

個人認為,最理想的監管應該是明確而合理的,既能保護投資者,又能給予創新足夠的空間。畢竟,連互聯網剛出現時也沒人能預測它的發展方向,過早地用嚴苛法律框定一個新興技術,可能會扼殺它的潛力。

全球監管環境的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國家和地區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態度差異很大。有些地區採取更為開放的態度,比如新加坡和瑞士;而其他地區則更為謹慎,甚至敵對。

這種差異可能會導致加密企業「監管套利」,即選擇在監管更為友好的地區運營。長期來看,過於嚴苛的監管可能會導致相關產業和人才流失,這對任何一個地區來說都不是好事。

結語:加密世界的法律困境

Galaxy Digital與NAYG的這場法律糾紛,凸顯了加密貨幣行業面臨的監管挑戰。一方面,行業需要適當的監管來保護投資者和維護市場秩序;另一方面,過度嚴苛或模糊的法律可能會扼殺創新,甚至被用作打擊特定企業或個人的工具。

作為加密愛好者,我們既要保持熱情,也要保持警惕。不論是投資還是從業,都要了解法律風險,做好自我保護。同時,也要積極參與公共討論,推動更合理、更明確的監管框架。

最後,不管是Galaxy Digital還是其他加密企業,都應該記住:在這個新興領域,合規不僅是法律要求,更是贏得公眾信任的關鍵。而對於監管機構來說,也應該尋求在保護投資者和促進創新之間取得平衡,而不是簡單地用「大棒」打壓整個行業。

加密世界仍在成長,法律和監管也需要與時俱進。希望未來我們能看到更多建設性的對話,而不是無休止的法律戰。

加密江湖亂鬥:法律戰火紛飛究竟是保護還是找碴?

More From Author

BTC ETF熱潮:大媽投資神器還是韭菜割草機?

BNB是什麼?從平凡代幣到400美元巨頭的神奇之旅!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