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數上漲代表什麼?看懂原因對台幣、投資的影響

哈囉,各位對財經市場充滿好奇的朋友們!最近是不是感覺到,原本一路「發發發」的新台幣,突然一個彎道,狠狠地貶了一大段?這波操作,讓許多投資人嚇了一跳,也再次把市場的目光拉回了匯率上。而在這場匯率變動的大戲中,有一個關鍵的「演員」不得不提,那就是「美元指數」。

你可能常聽到新聞說「美元指數走強」或「美元指數下跌」,但你知道這到底代表什麼嗎?尤其是當美元指數上漲時,它不只影響了新台幣,還可能牽動全球的資金流向和你的投資組合。今天,就讓我用最白話、最貼近你我的方式,一起深入聊聊「美元指數上漲到底代表什麼」,以及它對我們錢包可能帶來的影響吧!

moneta markets

美元指數是什麼?看懂全球資金風向球

在討論美元指數上漲代表什麼之前,我們得先搞懂它本身是什麼。簡單來說,美元指數 (U.S. Dollar Index, 通常簡稱 DXY 或 USDX) 並不是美元兌單一貨幣的匯率,而是一個衡量美元對「一籃子」主要外國貨幣匯率變化的指標。

你可以想像成,它是一台「美元健康檢查機」,只是這台機器不是檢查美元的身體狀況,而是檢查它相對於其他主要貨幣的「強弱程度」。如果美元指數上升,就表示美元相對於這一籃子貨幣整體變強了;如果下降,就表示變弱了。

這籃子裡裝了哪些貨幣呢?主要有六種,而且它們的「體重」不太一樣,也就是說,它們對美元指數的影響力是加權計算的。其中,權重最高的是歐元,佔比超過一半,其次是日圓、英鎊等等。以下是美元指數的主要組成貨幣與權重:

貨幣 國家/地區 權重 (%)
歐元 (EUR) 歐元區 57.6
日圓 (JPY) 日本 13.6
英鎊 (GBP) 英國 11.9
加拿大元 (CAD) 加拿大 9.1
瑞典克朗 (SEK) 瑞典 4.2
瑞士法郎 (CHF) 瑞士 3.6

你可以看到,歐元的權重非常大,所以歐元的走勢對美元指數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美元指數的基準點是 1973 年,當時被設定為 100。所以當你看到指數是 105,就表示美元比 1973 年時升值了 5%;如果是 95,就表示貶值了 5%。

為什麼它被稱為「全球資金風向球」呢?因為美元是全球最重要的儲備貨幣和交易貨幣。它的強弱變化,往往反映了全球市場對於美國經濟、聯準會政策、甚至全球風險情緒的判斷。資金在全球流動時,很常會以美元作為中介或避風港,所以美元指數的走勢,就像是指示全球資金流向的羅盤。

我觀察市場時,常常會先看一下美元指數的表現,再去分析其他貨幣或資產類別,因為美元指數的變化,很多時候是全球金融市場變動的「先行指標」。

Image before second H2

美元指數上漲代表什麼?背後的推手有哪些?

當美元指數開始爬升時,通常代表以下幾種情況或預期:

美國經濟表現強勁

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之一。當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像是非農新增就業失業率ISM 製造業/服務業 PMI 等等,都顯示美國經濟比預期來得好,這會增強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信心。經濟好,通常會吸引資金流入,對美元形成支撐甚至推升的力量。

就像這次新台幣的重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美國最新的非農就業數據「太漂亮」了,遠超市場預期,而且失業率還下滑。這份數據一出來,市場馬上覺得:「哇!美國經濟這麼穩,那聯準會急著降息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聯準會貨幣政策偏向緊縮或延後寬鬆

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是影響美元走勢的核心因素。當聯準會採取升息量化緊縮 (QT) 等政策時,美元會變得更具吸引力,因為持有美元資產(例如美債)能獲得更高的收益率。反之,如果市場預期聯準會將要降息或採取量化寬鬆 (QE),美元的吸引力就會下降。

所以,當剛才提到的美國經濟數據表現強勁時,市場對聯準會降息的預期就會降低(或預期升息),這會讓美元變得更有價值,美元指數自然就容易上漲。

市場避險情緒升溫

在面對全球性風險或不確定性時,例如地緣政治衝突(像俄烏戰爭、中東緊張局勢)、金融市場動盪、經濟衰退擔憂等,投資人往往會尋求「避風港」。而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美元,常常被視為最主要的避險資產之一。

所以,即使美國經濟數據沒有特別亮眼,但如果全球哪裡出了狀況,導致市場「嚇到了」,資金就可能湧入美元資產,推升美元指數。在我看來,這種避險需求有時候會讓美元的走勢,看起來和美國本身的經濟基本面有點脫鉤。

其他主要央行政策較為寬鬆

美元指數是相對指標,它的上漲也可能是因為構成指數籃子中的其他貨幣(如歐元、日圓)所屬的經濟體表現較差,或者這些國家的央行正在實施更為寬鬆的貨幣政策(降息、QE),導致這些貨幣相對美元貶值,即使美元本身沒有特別強,美元指數也可能因對手太弱而顯得強勢。

美元指數上漲對我的投資組合有什麼影響?

美元指數的變動,對全球資產價格有著廣泛的影響。當美元指數上漲時,以下這些資產類別可能會受到影響:

大宗商品 (如黃金、原油)

大宗商品通常是以美元計價的。當美元變強時,持有其他貨幣的人購買這些商品就會變得更貴,需求可能因此下降,導致商品價格下跌。反之,美元下跌時,商品價格則容易上漲。這就是為什麼你常看到美元和黃金價格呈現一定程度的反向關係(黃金也是避險資產,但其對美元的反應機制複雜)。

股市 (美股與台股)

對於美股而言:美元走強對大型跨國企業可能不太有利,因為它們在海外賺取的利潤換回美元時會縮水,而且產品出口到海外也會變貴,影響競爭力。但同時,美元走強可能也反映美國經濟的強勁,這對內需為主的企業可能又是好事。所以影響比較複雜,需要看具體產業和公司。

對於台股而言:美元指數上漲通常伴隨著美元走強和資金回流美國的預期。這可能導致外資從新興市場(包括台灣)撤離,賣出台股,將資金匯回。因此,美元指數上漲往往會對台股造成壓力,尤其是在資金流動性較差的時期。

海外 ETF 與美元計價資產

如果你有投資以美元計價的海外 ETF,例如追蹤美股的 ETF (像統一FANG+ 00757 如果你用台幣購買的話) 或是美債 ETF (像元大美債20年 00679B),美元指數的上漲(也就是美元相對台幣升值)對你是雙面刃。一方面,如果 ETF 本身的價值上漲了,你賺了資產價差;但另一方面,當你將這筆錢換回台幣時,你還會因為美元升值而賺到「匯差」。反之,如果美元指數下跌,即使 ETF 本身有獲利,匯差也可能侵蝕你的總報酬,甚至導致虧損。

債券

美元指數上漲,往往與美國經濟數據強勁和聯準會可能維持高利率的預期有關。這種預期通常會導致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債券價格與殖利率是反向關係,所以美債價格容易下跌。如果你持有美債或美債 ETF,這就需要留意。

理解美元指數的影響,對於跨國投資、外匯交易,甚至是你購買海外商品時,都非常有幫助。我自己過去在交易時,就會特別關注美元指數的變化,因為它能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幫助我判斷大方向。如果你對外匯交易有興趣,想要實際操作看看美元或新台幣的波動,可以考慮使用像Moneta Markets 億匯這樣受監管的交易平台,他們通常提供豐富的市場分析工具和報價,可以幫助你即時掌握匯率動態。

Image before second to last H2

「去美元化」趨勢:美元長期地位會被挑戰嗎?

聊到美元,就不能不提近年來熱議的「去美元化」趨勢。這不是說美元要消失了,而是指一些國家,特別是俄羅斯和中國,正在努力降低對美元的依賴。他們這麼做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擔心美國的金融制裁風險,以及推動國際貨幣體系走向多極化,不再讓美元一家獨大。

「去美元化」的具體表現包括:

  • 增加黃金儲備: 各國央行,尤其是中國,近年來大幅增持黃金,黃金在全球央行儲備中的佔比已經超越歐元。這被視為降低美元資產風險、分散儲備的方式之一。
  • 推動非美元貨幣結算: 在國際貿易中,更多地使用非美元貨幣(如人民幣)進行雙邊結算。
  • 減持美債: 一些國家選擇減少持有的美國國債。

雖然短期內,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和交易貨幣的地位依然穩固,畢竟它的流動性、接受度、金融體系成熟度都是最高的。但在長期來看,如果「去美元化」的趨勢持續發展,並且有更多國家加入,這確實可能對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構成挑戰,進而影響美元指數的長期走勢。

台灣央行在做什麼?美台貿易談判的影響?

回到我們台灣,新台幣的匯率除了受美元指數等外部因素影響,台灣央行的態度和行動也至關重要。從報告中我們看到,央行官員認為美元上半年「看得太空」且貶值幅度太大,這其實透露出央行對當前匯率水準的看法。央行有責任維持外匯市場的穩定,避免匯率過度波動對台灣經濟造成傷害。

雖然央行不會公開一個明確的匯率目標,但他們會透過在市場進行調節來影響新台幣的走勢,例如在尾盤買賣美元來「平滑」匯率的變動,避免新台幣急速升值或貶值。央行也曾對市場過度猜測匯率的行為發出警告,強調市場參與者的責任。

另一個可能影響新台幣的因素是美台之間的貿易談判進展。雖然這不像聯準會政策那樣對匯率有直接且快速的影響,但如果談判有正面結果,例如簽署貿易協議,可能增加市場對台灣經濟和資金流入的信心,進而對新台幣形成支撐。

結論:理解美元指數,掌握市場脈動

總結來說,美元指數的上漲並非一個孤立的現象,它是美國經濟數據、聯準會貨幣政策、全球避險情緒等多重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當美元指數走強時,我們應該意識到這可能意味著:

  • 美國經濟可能比預期來得好。
  • 聯準會可能不會急著降息,甚至有維持高利率的傾向。
  • 全球市場的風險情緒可能正在上升。
  • 資金可能正在從其他市場回流美國。

這些變化會進一步影響到大宗商品價格、各國股市(包括我們的台股)、債券市場以及你手中持有的各種外幣資產或美元計價投資。對於我們投資人而言,理解美元指數代表的意義,學會分析其背後的驅動因素,並關注台灣央行的態度,是我們在這個充滿變數的市場中,掌握投資契機、管理匯率風險的重要功課。畢竟,匯率的波動,也是我們投資報酬率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所幫助!記得,市場永遠在變化,持續學習和觀察,是我們在這個市場生存並成長的不二法門。

Image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Q1: 美元指數上漲對新台幣有什麼影響?

美元指數上漲通常代表美元相對於一籃子主要貨幣走強。由於新台幣是美元指數籃子以外的貨幣,且台灣與美國貿易關係緊密,美元走強通常會導致新台幣兌美元貶值。此外,美元走強可能吸引國際資金回流美國,減少流入新興市場如台灣的資金,進而對新台幣造成貶值壓力。

Q2: 為什麼美國非農就業數據會影響美元指數?

非農就業數據是衡量美國勞動力市場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如果數據優於預期,表示美國經濟比想像中強勁。強勁的經濟數據會降低市場對美國聯準會降息的預期,甚至可能提高升息的預期。預期聯準會將維持較高利率,會增加持有美元資產的吸引力,資金傾向流入美國,進而推升美元價值和美元指數。

Q3: 除了匯率,美元指數上漲還會影響哪些資產?

美元指數上漲會影響多種資產。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如黃金、原油)價格通常會下跌。對股市而言,美元走強可能對美股跨國企業的海外營收不利,也可能導致外資從新興市場股市(如台股)撤離,造成股市下跌壓力。債券方面,美元走強常伴隨美債殖利率上升,導致美債價格下跌。對於投資海外美元計價資產(如美股ETF、美債ETF)的投資人來說,美元升值有利於提高換回本國貨幣時的總報酬。

Q4: 什麼是「去美元化」?它對美元指數有長期影響嗎?

「去美元化」是指一些國家(例如中國、俄羅斯)試圖降低對美元在全球貿易和金融體系中的依賴,例如增加黃金儲備、推動非美元貨幣結算、減持美債等。雖然短期內美元的全球地位難以撼動,但如果這個趨勢長期持續並擴大範圍,可能會逐漸削弱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貨幣和交易貨幣的地位,這對美元指數的長期支撐可能產生潛在的負面影響,並推動國際貨幣體系走向更分散或多極化的方向。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