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以伊衝突下的能源市場:為何石油影響力正在悄悄衰退?
近期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緊張關係再度升溫,地緣政治風險總是能牽動全球市場敏感的神經,尤其對能源價格的影響更是立竿見影。大家看到新聞,可能第一個反應就是:「油價又要漲了嗎?會不會回到以前那種可怕的石油危機?」這確實是大家關心的重點。不過,透過一些產業界領袖的觀察,我們或許能看到一個更全面、甚至有點顛覆認知的能源市場新圖景。
能源市場的靜悄悄革命:石油衰退,電力崛起
提到能源,大家直覺想到的是石油。但你知道嗎?根據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的說法,石油作為全球能源的影響力正在長期衰退。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反直覺,畢竟每次中東有事,油價還是會跳一下。
童子賢怎麼看?石油影響力真的在衰退嗎?
童子賢先生的觀點很有趣。他認為,儘管以伊衝突會影響短期油價,但從更長遠來看,石油在整體能源結構中的重要性已經不如以往。他甚至直接點出,全球「電力」的產值,現在已經大約是「石油」產值的兩倍!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想想看,以前的世界是靠石油驅動的汽車、工廠,現在呢?電動車、數據中心、智慧製造,這些都是電力密集型的應用。
為何電力產值翻倍重要?它象徵著什麼?
電力產值超越石油,不只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它背後象徵著整個社會進步的方向。想想我們日常生活中越來越依賴的公共運輸,像是捷運、高鐵、電氣化火車,這些都是吃電的。城市的發展、數位科技的普及、乃至於我們家庭電器的使用量,都在不斷推升對電力的需求。電力正逐漸取代石油,成為驅動現代社會運轉的核心能源。這種能源結構的根本性轉變,正在悄悄地削弱石油作為「唯一」或「最重要」能源的地位。
中東烽火連天:是「舊瓶裝新酒」還是第四次危機前奏?
當然,即便石油的長期影響力可能衰退,短期的地緣政治風險還是會讓市場緊張。這次的以伊衝突,自然讓人聯想到過去幾次石油危機。
現在的油價波動,跟1973年石油危機差在哪?
很多人會拿這次情勢跟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相比,那次因為贖罪日戰爭後的石油禁運,油價飆漲,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衝擊。童子賢先生認為,當前的情況不太可能重演那種毀滅性的石油危機。原因在於,現在全球的石油供應不像當年那樣集中在少數幾個中東國家手上。如果中東真的再次發生類似的石油禁運,像是委內瑞拉、墨西哥、加拿大、美國,甚至俄羅斯等其他主要產油國,都有可能趁機擴大生產,來填補市場的缺口,從而緩衝油價的漲勢。這也顯示了全球能源供應的多樣性比過去更高了。
要小心天然氣「斷氣」危機?荷姆茲海峽的潛在威脅
不過,市場上也有不同的聲音,而且這個擔憂其實更具體、更直接。另一派觀點認為,如果伊朗真的狗急跳牆,封鎖了「荷姆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那可就真的麻煩大了。為什麼?因為全球有很大一部分的石油和天然氣運輸都要通過這個狹窄的海峽。特別是天然氣,台灣有很大一部分的天然氣是從卡達進口的,而卡達的天然氣就是要通過荷姆茲海峽運出來。一旦海峽被封鎖,天然氣供應可能就會中斷,這會導致天然氣價格暴漲,連帶拉高電價,甚至可能引發全面的能源價格飆漲和通膨,這就有可能構成潛在的「第四次石油危機」威脅。這個風險的存在,說明了儘管石油整體影響力在變,但特定的能源運輸「咽喉點」依然是全球經濟的脆弱點。
台灣產業的硬實力:AI、晶片與匯率的雙重考驗
那這樣看起來危機四伏,對台灣產業會有什麼影響呢?童子賢先生倒是對台灣產業的體質相對樂觀。
我們的AI和先進晶片優勢在哪裡?
他認為台灣產業的優勢非常獨特,主要集中在人工智慧(AI)和先進晶片領域。我們的晶片製造能力,特別是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在全球是獨步武林的,產品幾乎找不到替代品。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國際大廠,需要最頂尖的AI晶片來發展你的產品,你除了台灣,還有更好的選擇嗎?這種「替代性低」的特性,讓台灣產業在面對外部衝擊時,具備了很強的韌性。這跟一些產品可替代性高的產業(比如一般的消費性電子、紡織等)很不一樣。
新台幣升值,對台灣產業是好是壞?看產品「可替代性」
匯率波動也是台灣廠商常常面臨的挑戰。新台幣如果大幅升值,短期內出口商會面臨匯兌損失,這可以透過避險來降低衝擊。但如果新台幣長期維持強勢,對產品替代性高的產業影響就會比較大,因為你的產品變貴了,客戶可能就會去找越南、墨西哥等地的廠商下單。然而,對於像先進晶片這種「非你不可」的產品,即使新台幣升值,國際客戶還是得買,而且台灣廠商比較有能力將增加的成本轉嫁出去。這再次凸顯了在AI和先進晶片領域的獨特優勢,讓台灣產業在匯率變動的考驗下,有更大的應對空間。
全球供應鏈中的台灣身影:從鐵穹系統看見我們的隱形力量
這次以伊衝突雖然對台灣的直接經濟影響相對有限,但有趣的是,這次事件意外地讓我們看見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隱形重要性。童子賢先生提到,以色列著名的「鐵穹防空系統」(Iron Dome),裡面竟然包含台灣廠商製造的工業電腦!這代表什麼?這代表我們的數位科技和製造能力,已經深入滲透到全球最關鍵的領域,甚至是用於防禦系統這種高度敏感的應用。雖然我們不是衝突的核心方,但透過供應鏈的緊密連結,台灣其實已經是全球重要科技基礎設施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這點是讓我覺得蠻意外但也蠻驕傲的。
展望下半年:科技旺季下的不確定性
一般來說,下半年是科技產業的傳統旺季,佔全年營收的比重通常會比較高(大概55-60%)。理論上,大家會期待下半年景氣會比上半年好。然而,目前的全球環境仍然充滿未知數。前面提到的中東地緣風險、各國的通膨壓力、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走向、以及大選年可能帶來的政策變化(例如川普2.0的潛在影響),這些都是影響下半年景氣的不確定因素。即使身處傳統旺季,企業和投資人都必須保持警惕,靈活應對可能出現的變化。
我的觀察與總結
綜合來看,當前中東的地緣政治風險對全球能源市場的影響是一個多面向的議題。一方面,童子賢先生的觀點提醒我們關注能源結構的長期變化,即電力作為能源的影響力正在超越石油,這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另一方面,也不能輕忽特定地緣節點(如荷姆茲海峽)可能引發的天然氣供應風險,這確實有可能在短期內對能源價格和通膨造成衝擊。
對於台灣而言,我們的AI和先進晶片產業確實是強項,這種低替代性的優勢讓我們在面對外部環境變化時,比其他產業更有底氣。無論是應對新台幣匯率波動,或是全球景氣的逆風,這都是我們的護城河。然而,全球經濟本來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還是需要持續關注國際情勢的發展,特別是地緣政治、主要國家的經濟數據和政策走向。保持彈性、多元布局,並強化自身在不可替代技術上的領先地位,是我認為台灣產業未來持續應對挑戰的關鍵策略。
經濟數據小整理
比較項目 | 石油 | 電力 |
---|---|---|
能源產值 (對比) | 基準 (例如 1X) | 約是石油的 2X |
長期影響力 | 衰退趨勢 | 上升趨勢 |
象徵 | 工業時代 | 數位時代、社會進步 |
短期風險 (以伊衝突) | 油價波動 | 間接受到油/氣價影響 (電價) |
外部風險 | 對台灣產業影響 | 應對關鍵 |
---|---|---|
中東衝突 (直接) | 相對不大 | – |
荷姆茲海峽封鎖 (潛在) | 天然氣斷氣、電價暴漲風險 | 能源多元化、儲備 |
新台幣匯率升值 | 替代性高產品影響大;替代性低產品影響小 | 避險、轉嫁成本 (替代性低者)、強化技術優勢 |
川普2.0 (潛在) | 部分領域 (鋼鐵、化工) 可能受影響;與中國重疊度低較有利 (相較韓國) | 持續關注貿易政策、全球布局 |